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第八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专访

[来源]: [发表时间]:2015-06-09 13:01:58

6月8日下午三点,在研究生A座,校团委新闻中心独家采访了张国庆老师和他的学生团队。该团队在今年的第八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竞赛,承办高校为国内著名大学。“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指导教师张国庆

记者了解到,今年比赛各学院的领导、团委书记和专任教师都高度重视,今年比往年的准备工作做的更全面。关于这次比赛,张国庆老师这样说道:“我作为这个项目的导师,由我进行选题,凌卓人同学作为队长组建了这支团队,一起完成这个实验。对于这个项目,凌卓人同学做了很多的准备。他在大一的时候选了我做指导老师,大二的暑假进入实验室开始做主要实验和研究,大三的时候开始做一些补充实验并撰写英文文章,年底进行了投稿。凌同学的这个实验是很不容易的,他在今年被学校选派去参加一个由日方出资的学生交流活动。5个人的学生参访团,他是参访团的团长,由学校委派去日本进行学术交流。但是学术交流的时间和特等奖答辩时间冲突,最终他放弃了这么一个宝贵的免费出国学习的机会,认真完成了此次答辩,做了很大的牺牲。”

对于学生们的完成度和满意度,张老师说:“同学们完成得很好,只是比较遗憾,最终没有拿到特等奖。但也仅仅是因为论文没有及时的发表。毕竟时间比较紧凑,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这个实验,发表一篇专业论文对于一个本科生实在很有难度的。但是我们通过这么一个平台,锻炼了自我,也是很好的。”

对于这次比赛的成功,张老师这样点评到:“我们能获奖,首先是同学们的知识积累和优秀的实验水平,优秀的英语能力更是不可忽视,他们的英文论文初稿是自己完成的,这已经很棒了。”

接下来我们采访到了这个团队的学生代表王寿南。他首先为我们讲述了这个作品的灵感。“‘白腐真菌漆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染料降解研究’”我国染料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而染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就会产生染料的废水,对水体产生很大污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现在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只是将染料从水体中分离出来,并没有改变染料的分子结构,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我们考虑能否从生物酶角度将有毒的染料分子降解成无害小分子,避免污染转移。”他如是说。

团队代表王寿南

然后,他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团队在这次比赛中的一些收获。“在前期,我们必须要以仔细的态度对待这项研究,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在遇到瓶颈时,会向导师寻求帮助。在进入到特等奖答辩环节时,我们从其他的兄弟高校的作品中学到了不少优秀的经验,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竞赛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等到我校展示时,发现了在发表文章的环节上落后于人。而PPT这一环节上,细节的不够详实也让我们与特等奖失之交臂。在上面演讲会锻炼我们的心态会为下次的参赛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最后他也对学弟学妹们说出了寄语:“如果你们能够参加到这种竞赛中,一定要多多参与,可以锻炼我们的实力,还可以与其他高校竞争一下。何乐而不为呢。”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在比赛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挑战自己,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因为有时候结果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准备的过程,这些也许会成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段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