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北农学子黄怡静的西部故事|青春赴山海 壮志在西陲

[来源]: [发表时间]:2025-03-31 15:41:30

黄怡静: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24届毕业生,服务于喀什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称社会化评价中心,目前主要参与喀什地区职称评审全流程工作。


青春无悔基层


2024年盛夏,当毕业的钟声还在耳畔回响,我已然决定背起行囊,怀揣着炙热的理想,跨越四千多公里的山河,从首都北京奔赴祖国西陲的喀什。“用青春丈量祖国边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用双脚丈量喀什乡村振兴的一寸寸土地,我在这里慢慢读懂了祖国最真实的肌理。这段用初心书写的西部岁月,终将成为在我生命年轮中最厚重的印记,更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淬炼成金。


温暖行动暖人心


时光荏苒,扎根西部沃土已近一载春秋。回首这段时光,恍若开启了满载惊喜的“盲盒”,而命运馈赠的这份礼物,远比我想象的更为丰富。

何其有幸,我被分配到了心仪的单位,遇见了一群温暖如春的人。领导与同事亦师亦友,工作中的倾囊相授,手把手带我跨越陌生领域的沟壑;生活中关怀备至,一句叮咛、一次问候,都化作砥砺前行的力量。而那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伙伴,更是让这段旅程熠熠生辉——我们并肩奋斗,畅谈理想,在彼此的青春里留下最真挚的印记。在这里,成长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为一次次虚心求教后的顿悟,一次次跌倒爬起后的蜕变。我始终在不断试错、积极改正中充实自我,一步步朝着成熟稳健迈进。从初出茅庐的忐忑,到如今的从容笃定,每一步都镌刻着团队的支持与自己的坚持。而生活上,单位细致贴心的安排,让远行的我有了家的归属。职工食堂的烟火气息里,飘散着荤素相宜和价格亲民的温暖;整洁明亮的宿舍,成为疲惫时最安心的港湾。在志愿服务的闲暇时光,我偶尔也会下厨,精心烹饪每位的饭菜。平日,大家还会结伴去探寻当地特色美食,欢声笑语中,幸福感在舌尖与心间肆意蔓延。


初心不改基层行


初入人社局时,电话听筒在我手中重若千钧。一句生硬的“喂,您好”背后,是面对群众咨询时的手足无措。而今,当70%的来电都能从容应对,我触摸到了成长的刻度——那些在政策文件里熬夜标注的笔记,被同事纠正过的错误回答,以及反复练习的专业话术,都化作职业素养的基石。虽然距离游刃有余尚有差距,但每一个进步瞬间,都见证着破茧的轨迹。

当220名地直单位干部齐聚党校参加培训时,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学生”竟成了带班负责人。两天的封闭管理,从签到协调到突发处理,在党校老师的护航下,我完成了从忐忑到镇定的蜕变。那些与各单位领导干部的交流,那些深夜核对流程的星光,都在告诉我: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抵达,而是无数个“第一次”累积的勇气。

西部计划不仅带来考公考编的政策倾斜,更是锤炼能力的成长熔炉。褪去青涩书生气,我在基层事务中读懂民生厚度;培养换位同理心,于群众诉求里感知责任重量;锻造统筹大局观,在项目攻坚时磨砺专业精度——这些比编制更珍贵的成长密钥,正重塑着我的职业基因。如同大漠胡杨向下扎根,我逐渐懂得:精彩人生从不在考编上岸的终点,而在驻村入户时收获的蜕变跃迁,在解决问题后群众的真诚笑颜,更在将个人奋斗嵌入国家战略的价值实现。这段用青春丈量西部的岁月,终将成为职业生涯最生动的奋斗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