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专题领学(三)丨《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沿着习校长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来源]:校团委 [发表时间]:2025-04-30 14:50:09

本期导读

领学人:邹雅妮、黎子莹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本期领学人邹雅妮,黎子莹。下面由我们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第三章——《沿着习校长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采访者采访了1990年到1996年聆听时任福州市委书记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的习近平讲话和报告的曾玉、林浩和陈航星。

据他们的采访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时,曾多次来校现场办公,召开师生座谈会,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他叮嘱同学们:“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工农大众则是你们的好老师。”

曾三次在闽江职业大学聆听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和报告的曾玉回忆:习校长的一段话对我触动很大,习校长说:“与工农相结合是知识分子成才的必由之路。在座的同学们都是大学生,将来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

“一入校门,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当学好科学知识、学好理论,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工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才能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你们来自工农,决不能一登‘龙榜’,便脱离了工农,高高在上,那样终将一事无成。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工农大众则是你们的好老师。”

谈到对闽江职业大学的期望时,陈航星回忆说,习校长勉励大家道:“当代大学生要以国家、民族的振兴发展为己任,树立远大的理想,在时代的奋进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刻苦学习,努力锻炼,增长才干,虽然闽江大学起步较晚,条件相对艰苦,但是大家要有决心、信心,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福州、全省乃至国家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材;要积极投身、服务福州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主战场,闽江大学有很多来自福州五区八县的学生,你们是未来福州建设的新生力量,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积极参与、主动投入福州的大建设、大发展。希望闽大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舞台,为地方、国家建设发展施展才华、贡献力量。”

曾玉还回忆说,当时习校长关于爱国主义的论述令他记忆尤为深刻:“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和延续到今天,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如此的泱泱大国,就是靠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的。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紧密联系、互相贯通的,它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强大凝聚力。共产党人同时又是爱国主义者,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自己最基本的道德情操,爱集体、爱社会主义首先得爱祖国。”

采访中还提到,林浩同志始终珍藏着一张在闽大读书时与习近平同志的合影,林浩回忆说:“习校长作为当天奠基仪式的东道主,有多少的公务要处理、多少的宾朋要接待啊,但是,当他得知负责此次礼仪服务的是闽大学生时,立即告诉随行工作人员,一定要来看望大家。”那时,习校长的到来便如同严冬海岸的一股暖流。

习书记在接受学生记者团专访时也曾饱含深情地说,“广大师生齐心奋进,闽江大学大有希望”,当代大学生“要以国家、民族的振兴发展为己任,树立远大的理想,在时代的奋进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刻苦学习,努力锻炼,增长才干。”。

学习感受

邹雅妮:深入学习《沿着习校长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这一章,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我对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与工农相结合是知识分子成才的必由之路”,这一论断为我的成长指明方向。作为农科学子,我深刻认识到,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而要走出校门、深入田野,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就像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分析千万工程生态价值,参与粮食安全主题辩论探讨耕地保护与科技赋能的关系,这些经历都让我明白,只有深入基层、贴近工农,才能真正把知识学深悟透,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身为校团委秘书长,我始终秉持“要讲求实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将理论学习融入服务同学的工作中。不仅当好知识传播者,更努力成为同学们价值塑造的同行者,帮助大家在实践中找准个人理想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点。

站在新起点,我将牢记教诲,以向下扎根的坚定深耕专业,以向上生长的热情做好团务工作,积极投身地方建设,在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实践中,争做新时代栋梁之材。

黎子莹:身为校团委秘书长,在反复研读完《沿着习校长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后,我深受触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的关怀,体现在一字一句、一举一动中,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代青年肩负的时代重任。

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与工农相结合是知识分子成才的必由之路”,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正处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不能只埋头于书本知识,更要走出校园、投身于实践当中,了解社会需求,增长见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锤炼过硬本领。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应当学好科学知识、学好理论,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工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才能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实际行动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用青春和智慧书写属于我们的奋斗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