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当田垄故事化作时代旋律——北农学子走进音乐剧《大田》感受土地的诗与远方

[来源]:校团委 [发表时间]:2025-05-11 09:18:26

音乐剧《大田》是一部扎根泥土、唱响时代的农业题材音乐剧,于5月9日-10日进京深情公演,以音符丈量乡村振兴之路,用歌舞诉说“把心种在大田”的动人坚守。北农学子们一同前往世纪剧院,走进《大田》,欣赏这部舞台上的乡村史诗,三代农人的精神长歌。

4E98D

“大田多稼,大田多稼,我要用一生换五谷丰登,良田万亩。大田多稼,大田多稼,让农民再不挨饿,世上再无穷苦。”

《大田》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全国道德模范”糜林为原型,串联起三代农科人跨越60载的奋斗图景:

4C53A

老一辈拓荒者:扎根茅山老区,用一生心血让荒坡变粮仓;

基层先锋群像:党员干部与农科专家并肩,书写“党建引领+科技助农”的脱贫答卷;

新时代新农人:接过接力棒,让“大田多稼”的古老愿景在数字农业中焕新绽放。

“这不是一个人的传奇,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图鉴——当‘亚夫精神’深植大田,便孕育出乡村振兴的中国密码。”创作者就这样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的蓬勃发展与变迁,展现了群体奋斗与奉献的强大力量。

502AD

观演感悟

24级环境设计专业

张鑫宇:

《大田》不仅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关于土地、生命与归属感的精神对话。它以朴实的叙事和充满感染力的音乐,展现了人与土地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剧中人物的挣扎、坚守与成长,让我这个长期生活在城市、对农耕文化近乎陌生的年轻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土地所承载的生命力。那些在田间劳作的场景、饱含乡音的唱段,以及角色们对家园的眷恋,都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家乡——尽管我从未真正下过田,但那种对根的追寻,却是共通的。当主角在迷茫中唱出对未来的渴望,当丰收时欢庆的合唱响起时,我仿佛也被拉入了那个遥远却又熟悉的世界。这种艺术表达不仅让我欣赏到音乐剧的魅力,更让我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忽略了那些最本真的情感?《大田》让我意识到,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土地和家乡永远是精神的归宿。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机会,让我在艺术中重新审视自己与土地的关系,也让我对生活多了一份敬畏与思考。

21级生物工程专业

周怡:

观看音乐剧《大田》后,我被剧中人物的真实情感和他们对农业科技的执着追求深深打动。赵亚夫等人物的形象生动而感人,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致敬,也是对所有默默耕耘在各行各业中的人们的一种鼓舞。这部音乐剧不仅展示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更传递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和创新的精神。当幕布落下,《大田》的旋律仍在耳畔回响。它让我们看到,每一粒稻谷的丰收背后,都凝结着无数“神农”的汗水与信仰。这部剧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对土地、生命与时代责任的深情叩问——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大田”的耕耘者,亦是精神的继承者。

21级酿酒工程专业

赵佳烁:

《大田》中我看到了主角赵亚夫和农民们为农业奉献的一生,农业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但守着田地的农民险些被饿死,将一生奉献给大田的人却走不出这片大田。我们的人民不该一直经受苦难,我们需要发展,正是犹如赵亚夫一般的同志扎根农村、惠农兴农,以自己的身躯一步步打好了这场脱贫攻坚的战斗,打通了一条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同富裕”的路。这样的事迹需要宣传,这样的精神需要传承,作为农业院校学子的我更该是首当其冲的一员。由老一辈们脱贫攻坚战已经全部胜利,未来更伟大的目标与成就在等待着我们青年一代,我将更加努力奋斗,在新时代中贡献出我的一份力量。

23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

刘思娴:

《大田》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了“三农”工作者的坚守与奉献,展现了乡村振兴的中国力量。这部音乐剧让我深刻体会到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伟大,以及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艰辛与希望。看完这部音乐剧,更让我坚定了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奉献的理想信念,更让我明白了学习农业科学与工程的意义。“大田多稼,以惠无疆”,正是一代代人的坚守奋斗,才能造就如今的丰硕果实。

2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王珏:

作为北京农学院的学生,在观看完《大田》音乐剧之后,我深感震撼,赵亚夫前辈为了保持初心,也为了推动三农,即使遭遇艰难险阻也不轻言放弃。此等决心,毅力非常人能及,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效仿。所以我们一定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今后一定要将我在农学院所学的这些专业知识,回报社会,服务祖国,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要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

24级工商管理专业

赵祎婧:

在世纪剧院的舞台上,伴着激昂的鼓点和苍凉的民谣,剧目《大田》缓缓拉开帷幕,农民在土地上挥汗如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土地之歌,这些平凡人,做着不平凡的事,让我看到了小人物在困境中迸发的伟大力量,这些人物交织勾勒出人们骨子里的英雄主义令我十分动容,而最触动我的是他们对土地的深情,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似乎渐渐淡忘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而剧中每一个播种、收割的场景,都在提醒我们“粒粒皆辛苦”。 这场演出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勤劳、坚韧、守望相助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珍惜当下,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奋力前行。

23级酿酒工程专业

马加华措:

《大田》音乐剧以赵亚夫助农扶农的一生为主线,将他一生的助农路演绎的淋漓尽致,“从他学农那一刻,就把自己按进了一片又一片的土地”。从镇江农民庆贺他光荣退休为开头,追溯到了他学农助农的初心,追溯到了他的大学一根筋求学的时代,追溯到他结婚生子却有太多无奈无法相逢的时代,追溯到他出国求学回国下乡的时代。退休之际,他又到戴庄村接手助农事宜,成立了有机专业合作社,这其中的艰辛不易在他满头花白的头发上得到了证实,他是真正的把六十多年都搭给了农民,我被他的毅力所感动到。压力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成功的让水果幼苗和农作物幼苗在这片大田上燃烧希望,让中国种田人抬起了头。

43DA6

《大田》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堂生动的“三农”大思政课。北农学子将继续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坚持以科技为笔、以实践为墨。“将论文书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结在农民的收获里”。助力乡村振兴,做新时代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