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丈量京华大地,青春赋能乡村振兴!在这个火热的盛夏,北农青年再次启程!
521面旗帜猎猎招展,3000余名师生奔赴四方。他们深入田野乡间,躬身“三农”一线,带着知识、热情与科技兴农的使命,将“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写在广袤的田野上,将强农兴农的志向融入服务首都和祖国乡村的壮阔征程。
校团委新媒体中心特推出【北农青年的实践日志】专题报道,这里,我们将记录下每一滴挥洒的汗水,定格每一个服务乡亲的动人瞬间,分享每一份源于实践的深刻感悟—— 这里是青春的足迹,是成长的课堂,是服务“三农”的北农答卷!
本期记录团队
生资学院科技小院师生团队
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科技小院师生在黄体冉老师、李晶老师和杨明峰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暑期实践活动,致力于解决当京郊枣猕猴桃和草莓种植与销售难题,推动乡村振兴。

根据前期的调研工作发现,北京地区软枣猕猴桃因品种退化导致果实品质下降、产量低,草莓则深受白粉病、红蜘蛛侵害,传统种植模式下连作障碍突出,严重影响单产。为解决这些问题,师生们不辞辛劳,先后奔赴怀柔、延庆、昌平、平谷和门头沟等地山区,对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展开调查,并且前往河北保定采集筛选出抗逆性强、产量高的草莓种质资源。利用实验室设备对土壤样本深入检测分析,针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问题以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出综合防治方案。
将方案制定好后,在多个地方开展种植技术与管理培训,项目构建了“理论授课+田间实训+线上答疑”三位一体培训体系。为村集体骨干、种植大户每月开展一次系统性理论培训,传授种苗繁育、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核心技术知识;组织农户参与田间实操课程,技术人员现场演示嫁接育苗、整枝疏果等关键操作;搭建“科技助农”线上平台,通过短视频教学和微信群实时答疑,及时解决农户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突发问题。此外,项目还探索“农旅融合”模式,开发“采摘体验+农家乐”旅游线路,吸引游客现场消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北京农学院科技小院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仅解决了实际农业生产与销售难题,还构建起“科研支撑-技术赋能-产销一体”的乡村振兴长效机制,为其他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例,展现了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