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北农青年的实践日志㊿】| 农技扎根沃野间,乡音酿韵新风里

[来源]:校团委 [发表时间]:2025-08-18 13:11:46

脚步丈量京华大地,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在这个火热的盛夏,北农青年再次启程!

521面旗帜猎猎招展,3000余名师生奔赴四方。他们深入田野乡间,躬身“三农”一线,带着知识、热情与科技兴农的使命,将“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写在广袤的田野上,将强农兴农的志向融入服务首都和祖国乡村的壮阔征程。

校团委新媒体中心特推出【北农青年的实践日志】专题报道,这里,我们将记录下每一滴挥洒的汗水,定格每一个服务乡亲的动人瞬间,分享每一份源于实践的深刻感悟—— 这里是青春的足迹,是成长的课堂,是服务“三农”的北农答卷!

本期记录团队

文发学院“向阳而生”实践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近日,文发学院“向阳而生”实践团在毕宇珠老师的带领下,赴昌平区十三陵镇康陵村、悼陵监村开展以“昌平美食地图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深度调研、创意设计,绘制特色美食地图,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实践团聚焦昌平乡村特色美食资源,深入康陵村、悼陵监村等地,走访“康陵正德春饼宴” “悼陵监烙糕宴”等非遗美食传承地,与村书记、厨师及餐饮经营者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系统梳理菜品历史渊源、选材工艺、风味特色及文化内涵,团队初步构建起涵盖“吃在何处、有何特色、因何闻名”的在地美食信息库,为后续地图绘制奠定坚实数据基础。

基于详实的调研成果,团队充分发挥艺术设计、文化传播等专业优势,启动了“昌平历史村落特色美食地图”绘制工作。地图以用户友好、信息精炼、视觉美观为核心,标注了两村核心餐饮节点、非遗美食体验点、特色农产品作坊及推荐伴手礼点位。团队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确保地图的清晰便捷,同时融入古朴风雅的设计元素,使其兼具实用性与收藏价值。这份“美食藏宝图”将为游客提供精准的“舌尖指南”,有效串联散落的餐饮资源,成为促进当地农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游客“粘性”的创新载体。

实践团成员王浩表示:“从实地探访食材源头,到一笔一划勾勒美食地图,我们每一步都扎根乡土。这份地图不仅是指南,更是我们助力乡村发展的‘实干地图’。乡村振兴既需要‘眼观全局’的战略智慧,更需要‘脚踩泥土’的行动力量。”

实践团成员张洪侨谈到:“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味蕾记忆’是最深沉的乡愁。守护这些‘舌尖上的非遗’,就是守护一方水土的文化密码。我们的设计不仅要美观,更要承载温度、讲好故事。”

未来,“向阳而生”实践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以实践基地为依托,完善并推广《昌平历史村落特色美食地图》,持续跟踪其应用效果。团队将探索“美食地图+”模式,结合文化研学、民宿体验、文创开发等方向,不断拓宽实践路径,为激活乡村经济、点亮乡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