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5年暑期,学校党委继续精心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北农师生深入三农一线“自找苦吃”,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上好乡村振兴的“大思政课”。全校共计组织521支团队、3000余名师生,奔赴北京各区和京外2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社会实践。
接下来,学校将陆续推出九大学院的整体实践专题推送,并由各学院遴选优秀团队组建宣讲团,广泛开展宣讲活动,系统展示实践成果、交流心得体会,持续巩固和拓展实践育人成效,奏响北农人强农兴农的青春强音。
第五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经管学院——挺膺强农担当,青春铸就华章。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经济管理学院实现2024级学生全覆盖,有4支团队参与千人百村项目,并有多支队伍深入农村了解三农问题。
此外,“耕耘红色‘柿’业,心怀致富‘密’策——北京市密云区原味一号西红柿品牌建设与市场潜力研究”项目荣获2025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一等奖。
学院引领各团队深入田间劳作,体会劳动价值,多支团队同时与基层工作者交流种植技术、青年返乡创业等话题,学习科技农场先进技术。部分团队摸清产业瓶颈,通过直播带货搭建产销桥梁,介绍生态种植优势,拓宽农产品销路。

学院团队聚焦农旅融合与品牌建设难点,与农村经营主体座谈、考察基础设施,制作融合乡村美景、农产特色与实践故事的宣传内容。部分团队梳理资源、确定发展框架,提出乡村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农文旅”融合模式,同时部分团队还学习直播技巧、解决环境问题,助力产业升级。

学院注重实践中的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指导团队深挖地方传统、梳理历史,将特色文化转化为振兴资源,提出“品质+品牌”策略,助力产品认证与价值链延伸;部分团队分组建馆,走进红色展馆感悟党史、走进文化展馆传承非遗,赴红色地区调研发展道路,赓续红色基因。

学院支持实践团队以数字化破基层治理痛点,拍摄宣传内容展现乡村魅力,设计问卷收集群众基建需求,还协助群众熟悉数字化服务系统,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部分团队学习直播营销与数字化宣传,夯实技术基础,推动数字工具在产业与治理中落地。

学院通过实践,让经管学子从田间到规划、从文化到数字,全方位服务乡村。未来也将继续引领学子深耕乡村振兴一线,以青春之力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